小青的圣马力诺古城半日游
你好哇,我是小青。昨天早上突然开始痛经,原本的学习计划被粉碎,正好从周六的一日旅行中休息休息,晚上状态好了很多,决定简单地把昨天的游记整理一下子。
早上九点半从博洛尼亚公交站出发,到达圣马力诺老城区所在的山上已经是十一点半。
在山顶眺望,可以看到远处有一座雪山,也不知道是什么山。我一边想,那座山可真高,结果在圣马力诺的停车场下了车,发现脚边就有未融化的积雪。
学生会请了四个导游,分配给我们组的英语导游叫 Sara。她说她平时就住在圣马力诺,但她其实是意大利人,家乡是里米尼。博洛尼亚大学的旅游管理系就在里米尼,是一座风景优美但是听说黑道猖獗的海滨小城。
Sara 说,圣马力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共和国,成立于公元 301 年,从来没有被什么国王和皇帝统治过。它是世界上面积第五小的国家,位于意大利中部,完全被意大利包围。面积仅有 61 平方公里,和上海一个虹口区差不太多;人口约3.4万人,比博洛尼亚大学位于本市校区的学生人数还少点儿。
它之所以叫圣马力诺 San Marino,名字来源于传说中一个叫 Marino 的基督徒、石匠。传说在公元 4 世纪的时候,他拒绝罗马帝国的宗教迫害,躲到这座山上建立了一个小社区,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共和国。
公元 301 年,基督教还处在发展初期。公元 64 年尼禄 Nero 皇帝把罗马大火归咎到基督徒身上,这是基督教历史上最早的规模大迫害之一,彼得和保罗两位圣徒就是这时候被处决的。公元 70 年,罗马帝国摧毁了耶路撒冷,许多基督徒散布到罗马帝国其他地区,推动了基督教传播。公元 180 年,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皇帝奥勒留也对基督徒进行了迫害,认为基督教信仰破坏了罗马宗教和社会秩序。基督教和罗马帝国相爱相杀直到公元 313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发布《米兰敕令》 Constitutio Edictum,正式宣布基督教合法化,才停止迫害,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主要宗教。所以圣马力诺正好创立在基督教合法化的前夕。
圣马力诺古城的入口叫方济各门 Porta San Francesco。1209 年,圣方济各 Saint Francis of Assisi 在意大利中部创立了方济各会,影响力迅速从这里扩散到欧洲各地。这座城门是进入老城区唯一的大门,其实也非常小。门对面站着一位美丽的女交警,通过打手势指挥大家过马路。她可能是整个老城区唯一的交警,因为汽车进不去老城。
2008 年,圣马力诺的整个古城和所在的这座山 Mount Titano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列为世界遗产。在圣马力诺国家博物馆 Museo di Stato 的对面有一个酒店就叫 Albergo Titano。Titano 这个词和我们熟悉的泰坦尼克号 Titanic 词根都是来自希腊神话中的巨人 Titan。
Titano stone 蒂塔诺石就是这座山上常见的一种石材,圣马力诺古城的许多建筑,包括最具代表性的三座塔,都是用这种地方性石材修建的。它属于石灰岩 limestone,是沉积岩的一种,质地坚固耐久,适合建城堡、城墙和塔楼。
我真的想进去这个小小的国博里看一看,除了有古罗马时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物和艺术品,我更感兴趣的还有圣马力诺作为最古老共和国的文献和档案资料。
还没来得及晃过神,导游就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头顶代表国家的徽记,上面还正巧停着一只鸽子。徽记中的三座塔代表圣马力诺的三座著名城堡,塔顶上的羽毛象征的是自由和独立,稳固和高贵。“自由”(拉丁语:Libertas)被他们写在了国徽和国旗上。不得不说,一千七百多年永不向任何皇权与外界压力屈服,坚守自己的文化和政治自由,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问 Sara,圣马力诺人是怎么做到坚守自由、不畏强权的呢,她说这里面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哈哈。山地的天然屏障、防御工事使得它易守难攻,而且长期贫穷使得浪费资源区征服它显得没啥必要。反正它经济相对自足,甚至因为山顶没有河流,老城许多历史建筑都设计了雨水槽来收集雨水。
继续上山,我们来到一处古代射箭场地,一侧是运动员们就坐和射箭的地方,另一侧的木头小屋里可以放置三个靶子。Sara 说在圣马力诺,至今每年都还在这里举办射箭比赛。重视弓箭射击,可以想象是这个国家延续千年的军事传统,利用山顶的势能以守代攻,是冷兵器时代完全合理的策略。
Sara 说,传说中马力诺和利奥都是基督教石匠,当时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 Diocletian 对基督徒进行大规模迫害,为了躲避迫害,他们从现在的克罗地亚横渡亚得里亚海来到意大利的里米尼,结果罗马当局还是打压他们。于是 Marino 和 Leo 分开各自寻找安全的地方隐居,Marino 来到了 Monte Titano,而 Leo 选择了附近的另一座山,那里后来形成了 San Leo 小镇。Sara 说,San Leo 现在是意大利的一座小镇,属于里米尼的一部分,是意大利最美丽的小镇(她说没有之一)。天气晴朗的时候,从山上不仅可以欣赏亚平宁山脉,还可以看到亚得里亚海,没有圣马力诺那么热闹和商业化,更安静优雅。
虽然圣马力诺和 San Leo 都在山上,San Leo 却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圣马力诺位于内陆隐蔽偏僻地区,而 San Leo 却是意大利中部交通咽喉、各大势力交汇节点,周围山势相对平缓,成为强国争霸的核心目标。
中午乌云扯开了一些口子,阳光倾泻下来,在不远处的山坡绿地上留下舞动的光斑。意外发现,竟然还有通过缆车上山这个选项。
Sara 也不在乎我们对什么话题感兴趣,突然开始对圣马力诺的政治大讲特讲。她说 9 月 3 日是圣马力诺的国庆日,因为圣马力诺就是在公元 301 年 9 月 3 日这天建国的。
她说现在三万多人口里面,一半居民的国籍其实都不是圣马力诺的,而是持长期居留的外籍居民,以意大利人为主,长期居留者没有投票权。我查到的资料是 83% 的居民是圣马里诺公民。圣马力诺一般不承认双重国籍,而且入籍政策非常严苛,要合法居住 30 年才可以,即使你和圣马力诺公民结婚,也要 15 年后才可以!
圣马力诺也没有海关和边检,没有机场和海港,它理论上是免签的,如果你会飞的话;不会飞,就只能老老实实申请申根签证从意大利进入。
圣马力诺也不是欧盟成员国,虽然它官方语言是意大利语,使用欧元。它长期坚持独立,不愿意受欧盟法律约束;税收政策和金融监管比较宽松,不愿意放弃这种灵活性;政府规模微小,懒得为了符合欧盟法规而增加管理压力。
Sara 还说圣马力诺的经济支柱是制造业,我本来以为他们只有第三产业,但是想想人家能独立千年,制造业应该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继续往上走,来到了圣马力诺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Marino,建于 19 世纪,是新古典主义风格。正门上方的盾牌就是国徽。
大教堂的天花装饰采用的是熟石膏 stucco,是新古典主义建筑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轻质装饰材料,可塑性强,适合做浮雕。
穿过走廊走到尽头,正面是马力诺的雕塑,面对雕塑左边是一座木质双人座椅。
Sara 说,圣马力诺的政治体制非常独特,议会成员每半年一次换届选举,一次选两个总统,两个总统都是国家最高领导人,职权是平等的。每年 4 月 1 日和 10 月 1 日,两个执政官要在圣马力诺大教堂的这个红色的双人座椅上接受祝福,聆听主教的讲话,在这个教堂宣誓就职。
为什么要有两个总统呢?她说这是因为圣马力诺反对暴政专制、避免集权的传统。我默默地想,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干嘛不索性选三个总统,避免 blockbuster 权力僵局呢哈哈哈。结果我搜了一下,发现其实这俩“总统”(执政官)其实是象征性、礼仪性的角色,而政府实际领导人是他们外交部长。
Sara 说,在每年 9 月 3 日国庆节这天,人们会从这个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Marino 的这个棺材里,把马力诺他老人家的骨头拿出来,和他的雕像一起扛到街上去游行,以表达敬意。我心里默默想,如果我是马力诺,我真的乐意吗哈哈哈哈。石头棺材侧边有圆形的玻璃窗,里面打着光,或许凑近看的话,还能看到里面的尸骨……可惜我们像羊一样被导游赶着快快走向下一个地点了。
虽然有这些天主教的传统仪式,虽然绝大多数人口是天主教徒,但这个国家其实是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还蛮有意思的。
出了大教堂,发现外面放旅游宣传片的电视机是三星牌的。又走了没几步,看到一家店铺卖弓箭!我很好奇有没有什么游客真的买把弓回家哈哈。
然后导游就把我们带到了 Liberty Square 自由广场,说是国家最重要的广场,其实面积挺小的。中间是自由女神像,尽头是政府大楼,说两位执政官、大议会、政府行政部门都在里面办公。
政府大楼 Palazzo Pubblico 是一座 19 世纪的新哥特式建筑 Neo-Gothic,窗户和门廊采用尖拱 pointed arches,屋顶上有锯齿状的城垛 battlements,整体线条垂直向上延伸,是高耸庄严的感觉。这种建筑风格是 19 世纪的潮流,最著名的新哥特建筑比如英国议会大厦 Palace of Westminster,这密集垂直向上的竖线条,看着都吓人。
19 世纪在意大利发生了什么?1860 年,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被奥地利和教皇军队围追堵截,圣马力诺给予了他和部下庇护,然后通过外交手段和奥地利斡旋交涉,避免了加里波第被俘虏的结果。1861 年 3 月 17 日,意大利王国正式成立,撒丁王国国王 Vittorio Emanuele II 在都灵成为意大利国王。圣马力诺因为与加里波第的交情,巩固了与意大利的友好关系,1862 年签订条约,确保了自身独立的地位。
1865 年,意大利从北部的都灵迁都到中部的佛罗伦萨;没过多久,1871 年又迁都到了罗马,标志着意大利的完全统一。
3 月 17 日是意大利的国家统一日 Giornata dell’Unità Nazionale,这一天,意大利国家级的博物馆都能免票参观。 而国庆是 6 月 2 日 Festa della Repubblica,纪念的是 1962 年这天,意大利人公投废除君主国体,建立共和国体。天呐,比圣马力诺晚了 1661 年!
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是 1886 年法国人民送给美国的礼物,而圣马力诺的自由女神像是 1876 年一位名叫 Otilia Wagnener 的德国女士感佩于圣马力诺的自由独立精神而赠送的礼物。
圣马力诺的自由女神像用卡拉拉大理石 Carrara marble 雕刻,这种大理石出产于托斯卡纳的卡拉拉地区,米开朗琪罗的著名雕塑大卫像就是用了这种石材。有谣传说美国国会大厦 the US Capitol 就是用 Carrara marble 盖的,其实不是,大多数还是来自美国本土比如佐治亚州和马塞诸塞州的大理石,只有部分的精细雕塑是来自意大利卡拉拉的。不然造价也太离谱了哈哈。
2010 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圣马力诺馆的展厅中央展出了等比例复制的自由女神像。
导游 Sara 小姐匆匆拉完了流程,试图尽快把我们带回停车场,但是我们没尽兴的几个人临时决定脱团,赶在集合的截止时间前再玩一会儿。我钻进了圣方济各教堂旁边的一个小博物馆,里面似乎在办某个政府官员的纪念展,大致看了看,然后被展厅尽头的一副画吸引了注意。
中间红衣服的女士是自由女神,画面右边的男子是圣马力诺,左边粉衣服的女子,据展厅工作人员说,是圣·阿伽塔 Sant’Agata。她手里端着一个盘子,盘子上放着一对……乳房。这位圣女我是头一回看见。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位年轻美丽的西西里女子,因为拒绝放弃基督教信仰而遭到古罗马迫害,被迫切下双乳,殉道去世。她被认为是乳母和乳腺癌患者的主保圣人,也是圣马力诺的主保圣人。
我看完展览出来,一个中国学生都不见了,后来才知道,他们有的脚步快的,直接冲去北边爬塔去了;我乖乖地以为时间应该来不及,就只在方济各门附近转了转。
偶然遇到一家卖枪支弹药的店,店主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Dennis。我说我在中国没见过这样的店,他说其实店里好多枪都是中国制造的,还特地指给我看。他说他每年也会作为业余爱好者,去参加圣马力诺的射击比赛。
我问他在圣马力诺老城长大是什么体验,在这里有多少学校,他说各个阶段的学校各有一所,还有所大学呢!我搜了一下,还真的有!1985 年成立的圣马力诺大学。
匆匆忙忙赶上大巴车,发现同学们各自去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拍了好多好看的风景。
不得不说人和人的摄影水平差距也太大了,看看大家在群里分享的照片,就想问我和这些同学今天真的去了同一个地方吗……
这次旅游活动是学校的中国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免费活动,我强烈怀疑赞助方是圣马力诺奥特莱斯,因为在景区总共只待了一个半小时,就给我们拉到了打折村购物。
我一直挺不喜欢逛街的,但爱好徒步登山的学弟说他上次去这个打折村买到了超级划算的冲锋衣,下了车就带着我们几个径直往the North Face 店面走。结果,本来只是抱着看热闹心态的我,买到了一件防水又保暖的男童装滑雪衫,折合人民币才 281 元,特别满意。博洛尼亚多雨的冬季和春季,我穿羽绒服骑车上学总是被淋成落汤鸡,本来都已经习惯了,突然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所有被淋湿的委屈好像突然一起袭上心头,又在温暖干燥的新衣服的拥抱中化解掉了。
打折村非常小,我们到后面玩手机玩到穷极无聊,从 Prada 到 D&G 都细细逛了一遍。因为一起吐槽奢侈品店的商品价格,比如 300 欧元一件的 T 恤够买我一辈子的 T 恤预算,我和同行的工科博士、访问学者们聊起了天,发现他们的世界好好玩。我发现逗工科博士和学者们给文科生(我不知道我现在算艺术生还是商科生,总体来说算广义的文科生吧)讲自己研究的到底是什么,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比如我问土木工程系同一个课题组的两个研究道路的博士,各自研究的细分领域有什么不同,他们用我听不懂的术语互相对了对,努力解释了一番,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所以,你研究的是沥青混凝土黏不黏,他研究的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滑不滑?”小姐姐尴尬地笑了:“嗯……也可以这么理解?”
下次如果还能蹭到学生会组织去圣马力诺旅游的活动,我其实可以就跟着他们到山顶,然后脱团自己玩,下午逛完之后,坐公交车到里米尼,然后坐火车回博洛尼亚。
一日游流水账就分享到这里啦,为了过审要删改成什么鬼样我真的不敢保证。愿你像圣马力诺人一样,拥抱自由,飞翔在山巅。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