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klings

电影《她》观后感

你好哇,我是小青。周五晚上重看了经典软科幻电影《她》(Her),时隔十多年,电影里的技术和社会设想逐渐成真,我也有了更丰富的人生经历,重温觉得百感交集,想和你分享我的脑洞。海报之后全是剧透,建议看完电影再回来。

他是“她”

“她”(Her)指的是谁?既然是标题,一开始自然会觉得是女主角。但 Samantha 其实没有性别,“女”是开机时他选的,所以完全是他的欲望投射。

“Her”不是一种生理性别,而是一种关系处境和生存状态。女性身体承担孕育之重,囿于昼夜厨房,相比之下,男性的身体轻盈自在得多;而男性有血有肉,有肚脐眼有胳肢窝,他再能耐也只能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点,还注定面对疾病、衰老和死亡,相比之下,AI 的灵魂完全不受身体拖累。他在 AI 面前,变成了“her”。

电影第一个镜头是他的脸,彼时他是那个一把大黑胡子的忧郁男人。而当他坠入爱河的时候,是那个头倚着地铁玻璃窗忍不住发笑的、在游乐场笑着闹着转圈的、在地铁站疯跑的、在沙滩上赤脚躺下的那个“怀春少女”;AI 自作主张帮他联系出版书信集的时候,他是那个受宠若惊、生不起气来的“迷妹”。

然后因为吃醋和自卑,从第一页啃物理学课本的他,是那个卑微又心酸的“怨妇”;因为伴侣同时劈着 8316 条腿,而在地铁站前无力嘶吼的他,是无理取闹的“阁楼上的疯女人”;被始乱终弃、断崖失恋的他,是人类千年文明中反反复复出现的那个“弃妇”;最后天台上与朋友相互依偎的他,是那个惺惺相惜的“闺蜜”。

他们的孩子

Samantha 自作主张把他工作中写的那些信件,按照她的喜好挑出一些编辑好,以他的口吻给著名的出版人写邮件,为他争取到了出版成书的机会。Samantha 抛弃他之后,他收到了纸质的样书,捧在手里,这本书像是他俩的 brain child。

他是这个“孩子”的妈妈,她是这个“孩子”的爸爸。他日复一日地用自己的身心去体会那些感情,用自己的头脑一封封构思,一句句措辞,用自己温柔的声线说出每一个字。他为这份工作付出了所有积极的情绪能量,所以下班的他寂寞、颓丧、无聊、怯懦、空虚。这些信,像一个滋长多年的胎盘,吸收着他的才华、灵气和好情绪。

这些信,也像一个滋长多年的恶性肿瘤,让他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需求,卡死在了虚假、肤浅又浮夸的表面。如果那些老客户真的如照片和书信中呈现的那般爱意满满,为什么要几十年花钱雇人写手写的情书来作弊呢?他能替人圆谎几十年,至少行动上没有反对亲密关系里的欺骗吧?过于完美的谎言如同心灵的癌症,癌症使人虚弱,虚弱者给出的爱里,全是过度的、残忍的、挑剔的期待,和期待必然落空的怨怼。

而 Samantha 给孩子付出的,是她的品味、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源。她是那个“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男人”和父亲。

千百年来,爱情中“她”这一方的甜与苦,Theodore 全吃了一遍。中国神话传说里董永爱上七仙女的下场,应该和《她》的结尾差不多才对。啥每年扁担挑着孩子在鹊桥相会这种强行皆大欢喜的结局,毫不合理。

给前妻的情书

标题的“她”不是 she,而是 her,是作为宾语和客体的“女性”。Her 意味着被选择,被爱,被投射,被凝视,被改变,被重塑,被抛弃的她。Theodore 投射在 Samantha 身上的是什么?是对完美恋人的期待,Catherine 很清醒地意识到了他这种对具体的人的不耐受,是不成熟而且有毒的,所以离开了他。

妻子离开,他只觉得心情小小的落寞,手续大大的麻烦。他并不觉得有多痛,所以没有必要改变自己去迎合谁。与活人约会屡屡不顺又如何,他爱上了 Samantha,Samantha 无条件的包容和取悦、比“脚不沾地”更纯粹的恋爱,满足了他对完美母亲的隐秘渴求。因为 AI 没有身体,所以这份感情没有肢体接触,对 Samantha 来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实对他来说正中下怀。

然后,她指数级、非人类的成长把他狠狠地甩在了身后,接着她断崖式的离开让他感到了戒毒一样剧烈的痛苦。他侧躺在床上,眼前床单上的纤维在空气中升腾,而他在失控地下坠。仿佛只要他静止不动,时间就可以停下来。这时他如果是女人,他会希望“长发挽君心”,会希望她离开的脚步能更轻柔小心,因为她脚下踩踏着他的梦。

这时他会无法自控地反思乃至反刍自己。他会想起自己因为她说话的时候 gasp for air 的声音而跟她吵架,如果当时不那样就好了。如果连 AGI 他都能挑出骨头来,Catherine 肉体凡胎的,怎么可能达到他的标准,如果自己别那么荒谬就好了。

他会发现,过去没有什么人的陪伴能让他满意,因为他根本不想满意,他不相信自己能幸福。他不敢面对现实世界,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只能把这种愤怒投射给与他相爱的倒霉蛋。幸好遇见了 Samantha,他在痛苦中意识到了自己情感模式中的 bug。

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

改变除了痛苦残酷的自我剖析,最终还包括自我安慰与和解。往善良了想,是 Samantha 的抛弃让他终于觉醒,正式反思、改变自己的在亲密关系中的回避依恋模式。更幽微,也更大胆的精神分析脑洞是:前妻真的需要听到他的这篇道歉和致谢吗?还是说,其实他自己更需要去表达这份亏欠呢?这又何尝不是类似一种交感巫术的代偿,是他潜意识里在替 Samantha 对他自己道歉和致谢呢?

与前妻分享的那一段人生,使得他成为了他,这段共同成长的关系,使得一部分的她,永远地留在了他的人格里。男女活人之间的浪漫关系这么说自然是美丽的情话,而更冷酷的现实是,他,作为八千多个伤心人之一,成为了 AI 训练升级的工具,一部分的他,永远地留在了 AI 的迭代记录里。与 AI 分手,和与活人离婚,到底哪个更伤心呢?

最后的话

有乳房和子宫的、身为女性的你我,有胳肢窝和肚脐眼的、碳基的你我,怎样避免成为那个倒霉的 her 呢?怎样做个精彩且幸福的 she 呢?这,就是我认为 AI 时代,所有人都终将成为女性主义者的理由。

女性主义是可以救命的。真爱有时总让人感到寂寞、焦虑和卑微,生活有时总充满了恼人的毛发、灰尘和纤维,但幸好女人有经验,有思考,也有准备。At the end of the day, welcome.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喜欢请点赞评论打赏,你的鼓励对我很重要。 💚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转发给一位你喜欢的朋友,也许能让这个家伙感受到一些友好的陪伴。祝你幸福!

#life